第一百四十一章:一定要比夷人强!(1 / 4)
作品:《织明》云州堡北白河东岸匠营的火铳靶场上。
两名军士又抬来一面偏厢战车上的厢板立在众人面前,并在两侧扶稳,另一边正在给大鸟铳下药装铅子。
“大帅,这大铳的管子最是难通,既要管壁坚厚结实,以防炸膛,管内更需光滑笔直,如此才能打远打准,钻磨起来极费功夫,就算是老师傅一月下来,也未必钻磨成一根出来。”
火铳局主事王干成在旁边介绍着这大铳,张诚也是轻叹着,这个时代没有工业母机,一切都是靠手工,自然是慢的。
这还是在他的要求下,把所有工匠先按技艺分到各局,在分设工组,同时,在每个局中更配备了一把游标卡尺,定期检测各组直尺、角尺、圆尺的刻度,不许有丝毫的差错。
就是这样人工控制标准,在大明末期已是唯一的一家,想来大明初建国时候,各处工坊也都是要求极其严厉,打制出来的军械都质量很高。
可到了王朝的末期,仍逃不出周期律,官场的腐败必然使政府效率低下,而地方豪强富贾又会勾结官府,加倍盘剥黎民,对于政事军务都敷衍了事,匠户们只为了完成任务,又怎么会在意质量。
而军械质量不好,又直接导致大批军兵为了安全,宁可用旧的,残破的,也不用兵部发下来的新制军械。
张诚为了避免这一情况,在每一个部件上都打着编号,依着编号查找,便知是谁打制的,并且还有核验,只有合格的才能收入库中。
且实行严格的人工标准化,各火铳、盔甲等规制基本相同,零件大部分也可互换使用,最重要的是分工段加工各个部件,类似于后代的流水线作业,可以快速培养出单一工段的熟练工匠。